
抗体偶联 (ADC) 药物组成
抗体-药物偶联物(antibody-drugconjugate, ADC)是指将高选择性抗体(antibody)和强力细胞毒药物(payload)通过连接器(linker)共价偶联而得到的新型生物药物。理想的 ADC 药物在血液循环中保持稳定,精准到达治疗目标,并最终在目标附近(例如癌细胞)释放细胞毒性有效载荷。每个要素都会影响 ADC 的最终疗效和安全性,总体而言,ADC 开发需要考虑所有这些关键组成部分,包括靶点、抗体、细胞毒有效载荷、接头以及偶联方法的选择。
数据来源:Chis AA, Dobrea CM, Arseniu AM. Int J Mol Sci. 2024 Jun 26;25(13):6969. .Reuss JE, Gosa L, Liu SV. Biomedicines. 2021, 9(8):872. Keam S J . Drugs, 2020, 80(3). do Pazo C, Nawaz K, Webster RM, et al.. Nat Rev Drug Discov. 2021;20(8):583-584. www.adcreview.com
ADC药物的发展阶段及ADC技术迭代
数据来源: doi.org/10.1186/s13045-025-01704-3
ADC药物市场规模及竞争格局
在肿瘤治疗领域,ADC 药物是近年明星疗法。它通过将高效细胞毒性药物与特异性抗体结合,实现肿瘤细胞精准打击,在提升疗效的同时降低副作用,市场潜力巨大。
从全球市场来看,ADC 药物市场规模呈现爆发式增长。2024 年 17 款已上市 ADC 药物合计销售额破百亿美金,其中第一三共 Enhertu 表现突出,2024 年销售额达 37.54 亿美元(同比增长 43%)。预计 2030 年全球市场规模将超 600 亿美金,2024-2030 年复合增长率约 30%以上。
表 1.全球已获批已上市ADC产品列表(共计17款,24年市场规模超百亿美金)
由于癌症发病率的不断上升、显著的临床成功以及生物制药行业内战略合作的激增 。各大制药公司正通过高价值的并购(M&A)和许可交易,在ADC领域进行大量投资,旨在获取已获批产品和有前景的管线资产。中国在全球对外许可交易价值中的份额从2021年的8%显著增至2025年第一季度的32% 。截止2025年Q1,我国ADC药物成功出海6款,预计潜在金额达到180亿美元。
表2. 2025年Q1国内成功出海药物(6款,潜在总额180亿美金)
据预测,中国 ADC 市场规模将从 2022 年的 8 亿元增至 2026 年的 159 亿元(年均复合增长率 111.14%),2030 年预计超 600 亿元人民币,年复合增长率 70%以上。
数据来源:偶联药物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蓝皮书,沙利文,2024、药智数据、企业财报等公开资料整理
ADC药物纯化难点
在常见单抗工艺上,ADC药物工艺中还增加连接子-小分子药物制备、ADC原液制备等工艺,并且偶联过程中除了会额外引入有机试剂、偶联酶(如适用)、空载连接子、游离有效载荷及其衍生物等杂质外,偶联过程也改变了彼此的物理化学特性,可能会引起结构、电荷等变化。因此在ADC偶联工艺后还需增加纯化工艺,以去除工艺相关杂质与产品相关杂质。
针对不同类型的杂质,需要采用阶梯式的纯化策略。初步的纯化可以通过TFF去除小分子杂质,但对于DAR值异常和聚体等更复杂的杂质,则需要利用层析技术进行有效分离。经过纯化,ADC分子再次通过TFF进行缓冲液替换,以适应最终的储存条件,确保药物稳定性。
ADC生产工艺流程图
纳微ADC纯化工艺平台
纳微科技具备全面的层析介质与色谱填料产品线,可满足裸抗、小分子毒素纯化及DAR值控制等多样化需求。公司专注于构建先进的技术平台,致力于为抗体药物偶联物(ADC)生产提供定制化纯化解决方案,确保每一步纯化过程均实现高效、精准的分离目标。
总结
抗体偶联药物(ADC)的独特结构带来巨大治疗潜力,但也对纯化工艺提出更高要求——需同时解决小分子毒素残留、DAR值控制、聚体去除等难题。
纳微科技提供整体纯化解决方案,覆盖裸抗捕获、毒素去除及精细分离全流程,助力实现高效、稳定的ADC生产。